" 希望能在堤防建设中多做贯通,多点滨水景观,让我们周边的居民也能到此休憩健身。" 松江区泖港镇范家村一位村民向市水务部门工作人员这样提议。
既要筑牢防汛安全堤,也要为居民点靓黄浦江滨水区。针对启动在即的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,市水务局日前展开调研,实地走访 160 公里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各岸段,听取多方意见建议,不断完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,力争建设一个生态良好、景观优美、开放共享的堤防工程。
创新提出 " 河口挡潮闸 + 堤防 " 组合韧性防洪体系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1 年 7 月," 烟花 " 台风袭击本市。其间,台风、暴雨、高潮位、洪水四重因素重叠,加之上游来水增加、中上游潮位抬升明显,致使黄浦江上游干流堤防分岸段出现漫溢险情。
记者了解到," 烟花 " 过后,市水务局便开展了针对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的 6 项专题研究,针对现状防汛墙、地形水位变化,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浦江中上游防洪能力和景观提升调研工作,通过 " 解剖式 "" 蹲点式 " 等调研方式深入基层,咨询行业专家、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,在他们的建议下不断改进,最终形成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布局方案。
"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和意见,找到症结所在,进而获得破解问题的‘金钥匙’。要多倾听基层百姓的意见建议,努力破解工程建设推进中的瓶颈难题。" 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带领同事重点检查薄弱岸段,牵头开展各街镇村民与相关部门的问卷调查,广泛听取基层民意。
据市水务局介绍,该工程基于国内外类似潮汐河口海岸城市防洪体系分析调研,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、现状和未来的关系,创新提出 " 河口挡潮闸 + 堤防 " 组合韧性防洪体系布局,以实现上游段百年一遇防洪标准、中游段千年一遇防洪标准,应对气候变化难题。
优化设计,把墙隐藏起来把滨水空间留给百姓
不仅防汛标准高,堤防设计还以 " 更生态、更优美、更具活力 " 为设计导向,并对标国际,深入调研国内外先进城市相关案例和理念。据介绍,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市水务局组织开展《黄浦江两岸(中上游)堤防与生态景观专项规划》,以 " 突出生态优先、锚固生态基底、促进开放共享、彰显文化特色、联动区域发展 " 为理念,在黄浦江中上游沿岸形成 " 一江五岸段,双心八节点 " 空间结构,以实现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和品质提升。
" 不仅要看到过去和现在,更要看到未来,不要把眼光只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,要高视点全局谋划,才能处理好防汛安全韧性和滨水空间开放之间的关系。" 史家明说," 我们要建设‘韧性堤岸,人民浦江’,摒弃原来简单的加高建墙方式,通过优化设计,把墙隐藏起来,把滨水空间留给百姓,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亲水体验。"
居民群众也纷纷对滨水空间建设建言献策。有人表示,江边路长林多,照明设备、休息平台、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不可少;景观的提升也要考虑乡村振兴,结合当地特色;希望多一些亲水平台设计,增设部分支河桥梁便于通行。还有人担心施工会对村里造成交通安全、噪声、扬尘等方面的影响。对此,市水务局到松江区叶榭镇徐姚村开展 " 爱堤护堤,保护水环境 " 活动,除了普及水文化知识外,还向村民介绍工程改造情况。" 主动和群众交朋友,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" 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据悉,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市水务局共确定 89 个调研课题,通过实地走访、调查问卷、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、深入企业村居进行调查研究,坚持问题导向,把听民声、干实事、破难题放在突出位置,广泛听取市民群众意见,深入分析研究,以推动解决本市一系列涉水问题。
作者:张天弛
摄影:周俊超
编辑:施薇
* 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非洲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